取消

产业聚焦丨“四招”助力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

2020-06-04 阅读:2114
文章分类:电商动态

电商平台开发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医药正迎来新的重要机遇期,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才能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医药抗疫的经验为各国抗疫提供了参考。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到4月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46150吨,同比增长14.5%,按美元和人民币计算,均呈现明显增长,可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推动我国中药材国际化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荆志伟认为,当前,在全球中药出口市场中,日本、韩国所占的份额高达80%到90%。现阶段我国中成药大多以保健品的名义出口,中药的市场并非就是中国的市场。我国中药产业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受到制约,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的后续形势不容乐观。

什么因素制约着当前我国的中药出海?荆志伟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欧美等国家不承认我国中药是一类药品。中药难以像西药一样对具体成分进行界定,不具备让西方国家认可的统一的科学标准,难以进入海外注册药品市场。此外,我国一些中药生产资源的安全和质量存在缺陷,一些厂商没有按照生产规程炮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据了解,早在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支持中药尤其是具有疗效的中成药开展国际注册认证,推进中药走向海外市场,促进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时至今日,在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国家获得认证的中药寥寥无几。

如何加快解决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中医药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国际中药产业应探索统一的全球化标准和规范。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董国锋建议,我国应主动联合各国中医药行业专家制定适合中药国际化的统一标准和规范。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应涵盖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多个领域,同时涉及生产加工、入市销售和监督检测等多个中药生产流通环节。针对不同领域制定“生产-销售-监督”等方面的统一标准,具体包括企业生产标准、入市审批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售后监督标准。这可以打破各国中药产业的国际贸易壁垒,又可使中药资源在国际上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国际中药产业结构分工进一步细化。

第二,我国应联合其他国家加大中药治病机制和临床运用的研究,进一步发掘中药价值。

荆志伟认为,对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我国应联合其他国家加大对中药治病机制和临床运用的研究,建立以我国为主导、各国协同合作的中药国际化研究格局,为中药国际化提供科学的疗效依据。也可以将现代数字化技术融入中药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在古籍中寻找适合现代疾病的方药,进一步发掘中药的当代价值,使说不清的部分更直观简明地说清楚,最终自信地将中药产业推向世界。

第三,提升中药资源质量,利用品牌效应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

优质的中药资源是我国中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姬爱冬建议,为提高我国中药资源质量,国家应健全中药产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养、研发、产品流通等各个环节。积极推行中药材GAP生产基地,促进中药材基地的共建共享,形成基地联盟,提高中药材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

姬爱冬还建议,利用“互联网+中药材”模式,通过中药产业数字化管理体系,获取中药材种植、药材溯源、供需和流通等信息,解决从中药种植到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问题,从而提高中药质量,实现中药产业全链的良性运行。此外,药企应充分发挥科研创新能力,开发中药资源的独特优势,延伸中药产业链,走大健康路线,开发中药保健的各类品种,提高中药利用价值,打造品牌效应,并利用品牌声誉带动衍生市场的发展,打造高端的产业链条,推动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

第四,加强中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而如今中医院校传统培养模式培育的人才却不足以服务中药国际化的需求。针对当前中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情形,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薛姗建议,各中医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途径,从教学的顶层设计出发,转变传统的中药教学模式或增设中医药国际交流与传播相关专业,提升中药人才的跨文化交流与推广能力,并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潜能,为中药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的平台,从人才资源层面推动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

中医药人才机制急需补短板  

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薄弱环节。目前,无论是在市场领域、科研领域还是教育领域,中医药发展中的人才瓶颈明显。中医药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加快补齐人才短板。

在国家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和推进“互联网+中药材”模式的背景下,中药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然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药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却日益显现。中药专业毕业生精通中药者并不多,既精通中药又熟悉互联网技术、资本运作和推广营销的人才更是稀缺。

在科研领域,加快改革完善中医药职称评聘制度,注重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是不少科研工作者十分关心的话题。

某著名中医药研究机构的一位科研人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破“SCI论文至上”最迫切。“科研绩效和评职称只唯SCI为导向,写一篇SCI需要花费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且花费上万的版面费,有些英文文章的阅读量并不多,引用率也不高;而且SCI文章还要看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点数越高就越表明科研水平高。尽管如此,文章可能实用性并不大,受众读者也不多。例如本单位发一篇中文论文绩效只有2分,而发一篇英文论文则按杂志影响因子乘以10甚至20来算绩效。”

科研经费管理费制度和经费的报销程序也需要优化。据该科研人员介绍,纵向课题管理经费不超过总经费的5%,而横向课题管理经费高达总经费的近30%,因此横向课题单位的管理费扣除不合理。科研工作人员从企业得到横向经费并不容易,结果近30%都用于交单位的管理费。经费报销程序繁琐,浪费很多时间用于走报销程序,既要在网上填写表格,还要填写各种纸质单据。

该科研人员建议,破“唯SCI论文至上”,并非不看论文,而是需要遏制不良影响。中医药类的中文杂志需要严格把控每篇论文的质量水平,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发中文文章,并以发中文杂志为自豪。而对于科研经费的报销,可以学习美国的经费报销方式。美国是给一张银行卡,所有的经费账走这张卡就行。

目前,在我国医学院校,学科、课程之间还存在明显边界,缺乏有效的交叉融合。对于中西医来说,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学科体系也并不完全相通,仍然存在壁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批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带来很多关于中医医科建设、中医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谷晓红近日在媒体刊发文章指出,在医学教育领域,要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学制年限内,实现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同时,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成才提供平台。

谷晓红还建议,要积极开展“中医+”和“+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探索通过中西医、理工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整合式教育体系,追求守正中医思维、规范临床诊疗技能、融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保障。

中医药人才建设比较薄弱,是国家层面十分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成长途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中,业内人士建议,未来需要在实践中加快细化和落实好这些举措。

守正创新,加速中医药产业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李西尧正带领员工们在公司的基地里忙着采收金银花,“销路没问题,供不应求。”

李西尧是河南省禹州市中瑞农业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该公司是全产业链发展,包括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医药流通销售等。“今年,我们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禹白芷牙膏。公司仓库药品主要面向医院、卫生院等,同时还有团队业务拓展市场,因此有相对稳定的客户。”

据了解,2010年李西尧选择中药材种植,并一直在该领域创业至今。以前,他种植的品种比较多,从2016年开始种植禹州道地药材,逐渐摸索出一套种植管理流程。

发展中药材产业,品质保证是重要前提。在李西尧看来,现在一些药不治病,根本原因就是源头没有抓好。“必须从源头种植开始抓起,重点发展道地药材,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建立追溯体系,在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立配套初加工基地,冷库、炕房、多功能晾晒场、仓库配套。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才能保证药材质量。”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2019年禹州市中瑞农业园林有限公司被授予河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省合作社示范社。回顾创业历程,从最初的流转荒山植树造林、流转土地、种植农作物,到如今种植中药材,李西尧十分感慨。

“以前,只是做生意,想着能挣多少钱。现在才知道什么是梦想。我的定位是一生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中药材产业。”李西尧说。

做大做强中医药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河南、四川、山西、广东、江西等多地出台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在众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医药产业的前景被很多企业看好。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启迪控股近年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机构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在英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埃及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创新基地,并与启迪全球创新网络融合链接,实现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各类要素的快速流动,极大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的融通。

中医药产业作为启迪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实现新发展,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建议更多有志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的人才、企业更多的利用启迪全球创新网络,用中国力量共同服务人类健康。

相关文章推荐:

数商云制药医药供应链erp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医药电商系统实现智能化改造

医药电商平台:迫切搭建医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增值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郭锦辉;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致力于提供企业级的电商系统建设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网上商城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提供B2B系统、B2B2C多用户商城系统、B2C电子商务系统、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供应链管理系统、新零售电商平台、直播电商系统等一系列系统定制开发服务。

点赞 | 0
数商云是一家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专注于提供SCM/企业采购/SRM供应商/DMS经销商/渠道商等管理系统,B2B/S2B/S2C/B2B2C/B2C等电商系统,从“供应链——生产运营——销售市场”端到端的全链数字化产品和方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为企业创造商业数字化价值。
评论
发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4008-868-127
售前咨询 189-2432-2993
市场合作 steven@shushangyun.com
广州市数商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13 - 2021 shushangyun.com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系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