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在北京召开了高质量发展论坛。虽然这个论坛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是规格非常高,大家有兴趣的可以通过该论坛官网查看一下。也就是在这个论坛上研究院、重庆市原副市长黄奇帆发表了“托大市场潜在优势,把握产业链布局主动权”的演讲。
以下是关于演讲内容的摘要整理,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出海广告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与小国经济不同,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让本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内循环余地,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一般的“狂风骤雨”无法掀翻这个“大海”。对企业来讲,对基本面的预期十分重要。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造就了其如“大海”般稳定。
在这个大市场的带动下,跨国公司合理的产业链布局逻辑突出体现在产地销、销地产两个方面。
• 所谓产地销,就是利用当地的综合要素成本的优势组织生产,面向本地市场和全球市场进行销售。中国大市场的六个成本摊薄效应仍将是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为全球”的重要因素。
• 所谓销地产,就是面向本地市场组织生产,更好地组织供应链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即“在中国、为中国”。中国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引力场”。
最近一段时期,一些产业看上去有“孔雀东南飞”的迹象,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地区。这里面有多重因素。
• 美国对华搞贸易战,到现在为止,加征的关税绝大多数仍未取消。很多原来“在中国、为美国”的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转移到东南亚去了,目的是为了取得原产地认证,规避关税壁垒。
• 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综合要素成本短期内的确有一定比较优势。这些年来中国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的确有所上升,这是事实。
• 东南亚一些国家如越南加入了不少自由贸易协定,自己也采取了很多力度比中国还大的税收优惠措施。
• RCEP生效后,利用原产地累加规则,一些企业即使搬到东南亚了,也可以免关税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即实现“在东南亚、为中国”。
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未必是坏事。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 转移出去的不少产业是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出于规避关税壁垒的考虑,适当调整布局,无可厚非。
• 目前转移出去的企业多以服装鞋帽等对关税壁垒比较敏感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虽有一些电子元器件,多以装配组装为主。
这也是适应东南亚国家所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而对中国主力出口的机电产品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关税壁垒不会形成大的影响。
每个时代都有进入千家万户的主打产品,谁能成为这些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个城市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 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中国家庭的主打消费品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老四件”;
• 到了八九十年代,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等又成为新一个时代的主打产品;
• 21世纪以来,汽车、电脑、手机、平板电视等产品则逐渐走进平常百姓家庭。
• 今后十年,从世界范围看,包括VR、AR在内的穿戴式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智能终端、机器人、3D打印机等可能成为主导产品,这应该成为我们产业发展的方向。
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在劳动力红利之后迎来一个新的红利,也就是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产生的红利,即市场红利。就规模而言,中国人口有14.1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0%。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个单一的大市场。就工业基础而言,中国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这将产生“规模经济”的成本摊薄效应。
新能源汽车、家政服务的人型机器人、提供数字秘书服务功能的智能终端等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整机产品,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耐用消费品。在这些领域,中国有的跟跑、有的并跑,还有的领跑全球。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
在变动的大时代下,了解中国大国崛起和各个产业升级带来的崭新时代红利与风口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关键。
数商云全链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 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整合管理
--------
SCM系统 / SRM系统/ 采购商城系统 / DMS渠道商 / 经销商管理 / 订货平台
B2B / S2B2B / S2B2C / B2B2B / B2B2C /B2C/ 多租户 / 跨境电商